发布日期:2024-12-10 07:03 点击次数:89
动力之源
从Faloling Chhish 拍摄的7852米昆阳奇什峰西侧。图源:Pete Thompson
巴基斯坦共有76座海拔7000至7999米的山峰(包括卫峰)。其中一些山峰已经多年无人攀登,近乎被人忘却。昆阳奇什峰(Kunyang Chhish)是希斯帕尔穆兹塔格山脉地势最复杂的山峰之一。少数几支尝试攀登7852米高峰的探险队大部分都遭遇了事故。昆阳奇什峰仅被成功攀登过两次,它是世界第 21高的独立山峰。以下是其攀登历史。
该地区的山峰和一些冰川。图源:Jill Neate
昆阳奇希什峰(也写作Khunyang Chhish)是喀喇昆仑山脉主要支脉的希斯帕尔慕士塔格的第二高峰,也是巴基斯坦第三高的7000米山峰。当地人称之为角峰(Corner Peak)。它位于希斯帕尔冰川以北和昆阳冰川的西南侧。比它稍高一些的Disteghil Sar峰海拔7885米,位于昆阳冰川北端。Disteghil Sar峰轮廓圆润,而昆阳奇希什峰则更加陡峭,攀登难度更大。昆阳奇希什峰高出昆阳冰川南部大本营近4000米,高出罕萨山谷5500米。
昆阳奇希什峰、Disteghil Sar峰和昆阳奇希什峰北峰。图源:google earth
昆阳奇什峰群有一座海拔较低的次峰,名为昆阳奇什南峰7620米),还有两座次峰——昆阳奇什东峰(7400米)和未攀登的昆阳奇什西峰(7350米)(也称为金字塔峰)。昆阳奇什北峰(7108米)则被认为是一座独立的山峰。早期发现希斯帕尔慕士塔格支脉从希斯帕尔(Hispar)冰川以北的罕萨河谷延伸到比亚福(Biafo)冰川的源头。希斯帕冰川于1861年由H. H. Godwin Austen在探险中发现。他是第一个登上该地区大部分冰川的人。1892年,马丁·康威和他的伙伴绘制了希斯帕尔冰川和比亚福冰川的地图,并首次穿越了希斯帕尔山口。康威是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昆阳奇什的第一人。
图源:Himalaya-info-org
最早的女性职业探险家美国的范妮·布洛克·沃克曼和她的丈夫威廉·亨特·沃克曼于1908年到达那里,并在之后发表了一张昆阳奇什的照片。1938年,迈克尔·维维安成为第一位探索昆阳冰川的西方人。在那次探险中,他接近了Disteghil Sar、昆阳奇什和普马里奇什(Pumari Chhish)。一年后,即1939年,埃里克·希普顿的勘测队的两名成员越过了昆阳冰川顶部的山坳,但由于雪崩危险,不得不放弃到达最后山坳的任何尝试。
昆阳奇什。图源:Rizwan Saddique
首次尝试在1971年首次登顶之前,20世纪60代曾有队伍两次尝试攀登昆扬奇什峰,但均以悲剧告终。1962年夏天,E. James E. Mills少校和Jawed Akhter上尉率领英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探险队。探险队克服了攀登东南侧希斯帕尔冰川上方山峰的最大障碍。据《美国登山年鉴》报道,7月18日,Mills少校和M. R. F. Jones上尉正在准备沿着海拔约6100米的雪山脊攀登,一场雪崩将他们卷下了1525米,直抵普马里奇什冰川,不幸丧命。事故发生后,探险队取消了进一步的尝试。
从Yazghil Sar西坡看到的昆阳奇什峰(背景中)和Pumari Chhish(背景左)。图源:Yousef Al-Nassar
第二次致命尝试1965年夏天,一支由Hirotsugi Shiraki率领的东京大学登山滑雪俱乐部日本探险队前往昆阳奇什峰。探险队包括俱乐部的13名日本人和巴基斯坦人Mohammed Asif,巴基斯坦人的攀岩(和语言)技能对他们帮助很大。侦察队于6月18日离开Nagar,在昆阳冰川上呆了五天,试图从山的西侧找到一条通往山顶的路线,却没有找到可行的路线。6月27日,日本人在海拔3887米处建立了大本营,位于希斯帕尔冰川旁边和南山脊脚下,1962年的探险队也曾尝试过这里。Shiraki的团队在海拔4800米的山脊上建立了1号营地,在山脊与东南山脊交汇处5303米处建立了2号营地,在东南山脊和西南山脊交汇处之外,靠近一座垂直岩塔的地方建立了3号营地。
东北方向的昆阳奇什峰。图源:Yousef Al-Nassar
7月17日,登山者在海拔5898米的所谓雪穹上建立了4号营地。由于7月28日至8月7日的暴风雪,日本人不得不在这里呆了九天。暴风雪过后,他们恢复了行动,在海拔6924米处建立了5号营地,在海拔6904米处建立了6号营地。然后,他们在海拔7010米处建立了7号营地,就在岩峰(Rock Peak)下方。另外两座卫峰,三角峰(7400米)和帐篷峰(7696米),仍然将他们与昆阳奇什峰顶分隔开来。据Shiraki说,从2号营地到8号营地,一路上都是难以攀爬的岩石、冰墙和带有复杂飞檐和裂缝的刀刃状山脊,迫使他们用尽了所有路绳。悲剧发生8月19日,五名登山者出发前往距离峰顶仅一天路程的8号营地。途中,在7193米处,一条狭窄的雪脊突然坍塌,Takeo Nakamura一路滑落到昆阳冰川。日本队的其他队员赶回大本营寻找他的遗体,但已不见踪影。悲痛的探险队于8月27日放弃了探险。
1971年昆阳奇什探险期间的安杰伊·扎瓦达。图源:Andrzej Zawada
波兰人在亚洲的探险热情1939年,波兰人首次前往喜马拉雅山,攀登了楠达德维东峰。那次探险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们数年内无法重返亚洲。1966年,法国登山者希望组织法国和波兰联合探险队前往兴都库什山脉。安德烈·扎瓦达(Andrzej Zawada)说服他们尝试一次更具野心的攀登,但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法国人撤退了。然而,1966年,当局批准了波兰国家队前往喀喇昆仑山脉探险。1966年秋天,Ryszard Szafirski率领一支侦察队首次登顶6843米高的马卢比丁峰北峰(Malubiting North)。1971年,Zawada带着一支队伍返回,尝试攀登昆扬奇什峰。魅力十足的Zawada对他的登山伙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昆阳奇什的探险开启了他杰出的职业生涯,也开启了波兰高海拔登山时代的先河。Zawada选择了一条与前两次尝试不同的路线。他设计了一条更短的路线,但需要穿越技术难度大且地形暴露的地带。他们将直接从普马里奇什冰川经东南壁向上攀登到南山脊,然后登顶。他们的路线虽然比1965年日本的路线短,但风险更大,需要固定路绳。
从左到右依次为Szafirski、Stryczynski、安德烈·扎瓦达和海因里奇Heinrich。照片:Andrzej Zawada
登山者包括Zawada、Eugeniusz Chrobak、Krzysztof Cielecki、Jan Franczuk、Zyga Heinrich、Bogdan Jankowski、Andrzej Kus、Jerzy Michalski、Jacek Poreba、Ryszard Szafirski、J. Stryczynski 和Stanislaw Zierhoffer(医生兼副队长)。长途跋涉1971年5月15日,Michalski、Heinrich、Poreba和Zierhoffer乘坐Star A-29卡车从华沙出发前往巴基斯坦,车上载有六吨装备。三周后,即6月8日,他们抵达伊斯兰堡。探险队的其他成员随后抵达巴基斯坦。
乘卡车前往巴基斯坦。图源:Andrzej Zawada
7月2日,登山队在普马里奇什冰川上建立了大本营。在开始攀登之前,他们严肃地给家人写了信,以防万一。他们计划的路线上雪崩频发,甚至在较低的路段也是如此。他们仔细观察了雪崩发生的时间,并制定了“雪崩时间表”以避开它们。但雪崩如此频繁,以至于有时避免被卷走的唯一方法就是疯狂地跑出雪崩路径。就在这样的威胁下,他们到达了1号营地。7月24日,Heinrich和Szafirski在海拔6500米处建立了2号营地。7月25日至27日,登山者在艰难的Ice Cake(冰蛋糕)山脊上固定了路绳。在6450米处,在他们称作的Ramp山坡下,他们建立了3号营地。第二天,悲剧发生了。
大本营。图源:Andrzej Zawada
7月28日,在3号营地上方10米的地方,探险队最年轻的成员、26岁的Jan Franczuk正要系在路绳上,这时一大块雪崩落下来,将他推入裂缝,之后他被埋在雪中。事故第二天,其中一名登山者向大本营进行了一次戏剧性的无线电报告:“我们不知道 [Franczuk] 被埋在哪里和有多深。我们将挖到晚上……等一下,对不起……听着……嘿……你能听到我的声音吗?Janek找到他了![他] 把他挖了出来。他(Franczuk) 死了。”
Jan Franczuk。图源:Portalgorski.pl
是走是留?Franczuk去世后,登山者们返回大本营,讨论是继续攀登还是回家。波兰队中有一部分人想放弃,但另一部分,包括Zawada,则主张继续攀登。他们强调,他们想登顶,同时也是为了向Franczuk致敬。最后,团队同意继续攀登。
今年5月,提振楼市的“517新政”重磅出台,随后各城市纷纷推出落地政策,其效应也在随后显现。6月,在开发商冲击半年业绩的努力下,市场交易规模达到年内最高。到7月,一些房企的推盘力度有所减弱,楼市成交规模也出现下降。8月,市场交易继续降温。
Jan Franczuk在山上的葬礼。图源:Abdrzej Zawada
8月的第一周,他们又开始攀登,8月8日,Heinrich和Szafirski在山坳下一条狭窄的山脊上,在海拔7200米处建立了4号营地。但五天后,恶劣的天气迫使他们全部返回大本营。暴风雪持续了9天,然后他们于8月25日恢复攀登。
2号营地。图源:Andrzej Zawada
Zawada、Heinrich、Stryczynski和Szafirski匆忙赶往海拔7780米的地方,在峰顶下露营,情况不是很理想。支援团队留在海拔6500米的2号营地。第二天,即8月26日,上午7:45,Zawada、Heinrich、Stryczynski和Szafirski登上了昆阳奇什的主峰。在那里,他们向Franczuk致敬,并于上午10点开始下山。四名登山者在4号营地和3号营地之间露营一次,然后一路下撤到大本营。
Andrzej Zawada在昆阳奇什峰顶。图源:Andrzej Zawada
“登顶昆阳奇什峰甚至比冬季攀登珠穆朗玛峰更有意义,”Zawada后来写道。“这是一座巨大的山峰,你可以在昆阳奇什峰上隐藏整个波兰的塔特拉山脉。”昆阳奇什探险标志着二战后波兰登山运动的重生。
Heinrich、Stryczynski和Szafirski在峰顶。图源:Andrzej Zawada
第二次攀登第二次登顶主峰是在1988年夏天。7月11日,由Andrew Wingfield带领的探险队的两名英国登山者Mark Lowe和Keith Milne通过西北支线北山脊登顶。在1987年的一次日本探险中,一名成员Takumi Onuma因坠落的冰块割断绳索而滑坠身亡。仅有六人登顶昆阳奇什峰,五名登山者丧生。这座山峰是喀喇昆仑山脉死亡率最高的山峰之一。
2013年首次攀登昆阳奇什峰东峰的路线。图源:Hansjorg Auer
其他几支探险队也曾尝试攀登昆阳奇什峰。其中动力之源,日本的Kazuo Tobita在1995年至2003年间六次尝试登顶。1985年,Tobita率领日本探险队在乔戈里峰大本营遇到了Zawada。从那次会面开始,他就梦想着有一天能攀登昆阳奇什峰。1979年,来自北海道大学的日本探险队的八名成员首次攀登了昆阳奇什峰北峰。2013年7月,一支奥地利探险队首次通过南壁登上昆阳奇什峰东峰。